笨、蠢、愚这三个字如果不细想,觉得大意相差不大,但结合字典解释仔细分析一下,除了觉得差别很大以外,也不由地感叹汉字的魅力。我查阅了字典和百科,将每个字的解释罗列如下,这种无聊却爱钻研的行为,其实对于自己该如何及时纠正自己也有些许的作用。
笨
竹子头一个本,《广雅·释草》里提到了 “竹其表曰笢,其里曰笨,谓中之白质者也。其白如纸,可手揭者,谓之竹孚俞。” 竹子的内层有一层白色的薄膜,如白纸一张,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简单纯洁,也可以形容头脑空空,应该算是中性词。我觉得笨其实是这三个字里最有药可救的,既然是张白纸,便具有无限的可塑性,受到了善的引导便会走向善,反之亦然。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笨的一面,是源于我们对这方面认知的空白,如果有需要,稍微多看书查资料充充电便能有所长进,这个字并不算贬义。
蠢
春字头下面两个虫,很形象,正如春天的虫子,开始蠕动,为什么?春雷惊醒了冬眠的虫子,蠢蠢欲动了。多数时候,蠢都是贬义,虫子被人理解为低级生物,毫无智商,而它却还偏偏喜欢不停动弹,正如蠢人对自己的智商毫不自知,却还小动作不断,实在令人心烦意乱,我觉得现实中最令人感到生理不适的一个种族,就是蠢人,比如一个毫无理想甚至于懦弱的人,他没有勇气和自信去走向更大的世界,但当他看到别人试图去做的时候,便开始了小动作,他会“忠告”或者诅咒你,说你是错的,你这么做很蠢,你终将失败,他以为所有人都会像他一样因为世事无常而惧怕面对一个更大的世界,他会因为自身的弱小,而反对你用自信强大的态度对待他,他永远认为你是错的,并总试图想改变你,一旦你真的展现出你的强大,他便会如同虫子一样从头缩到脚,蜷缩成一团,假装楚楚可怜,你若同情,那他会继续开始蠕动得你心烦,所以对付蠢人骚扰其实仔细想想还真没技术含量,只要展示自信就行了。
所以相对于笨人来说,蠢人是令人发指的,笨人有时反倒会觉得可爱。另外,和笨不同的是,蠢绝对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这完全可以避免,跟品行、修养有关。
愚
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是“禺”,原意是角落,引申为道路不通达,和下面的心字底搭配起来,很形象的表达通达不到内心,此类人消息闭塞,性格孤独,很难沟通成为朋友。很多时候,愚和蠢会连用,最典型的就是一部独立电影《盲山》中山里那群村民,愚昧无情,爱占便宜,很难从心底里唤起他们的良知,而他们对于罪恶的无知,令人从气愤到最后实在无奈。
愚不同于笨的是它并不是张白纸,它会用它已有的认知和道听途说来的东西,不加判断的给自己洗脑,从而变得闭塞无法沟通,所以愚的逻辑经常让人极度地匪夷所思。举个最简单又极端的例子。假如你告诉一个愚痴的人,你要小心,不要用湿手去碰开关,有触电的危险。而这个人或许以前有过很多次用湿手去使用开关的经历时,他便会狭隘的认为我用湿手去使用开关这么多次,而且某人也同样这么做,我们都没有触电,他反倒会觉得你太矫情,而不愿意用宁可道听途说的精力去自己查一查相关权威的资料来矫正自己的认知,哪怕只是为了和你辩论,他都不会,这就是很匪夷所思的地方,他真的想不到。如果你再三劝告,他会觉得你钻牛角尖,认为这完全没有必要,你太事儿逼了。再进一步,我们出于对可能危及他生命的认识,心怀善意地迫切执意去说服他的时候,你永远不要指望他会想到你是从担心安危的角度出发去劝告他,愚痴的人会认定你在和他过不去,让他不舒服了,而这个时候笨人往往会表现出很虚心的样子,至于蠢人,便开始用不大方的小动作开始不停地反击。
但平常的情况下,如果只是愚,那便没有蠢那般面目可憎,愚人也可能本身是善良的,只是因为固执己见而让自己消息闭塞,或者由于性格孤独而变得更倾向于用逃避来回应(PS. 坦白的讲,说到这儿我发现某些时候我自己也会用逃避来回应问题,但我想我能认识到这个,说明我不愚,只是笨了点儿),但愚人经常让人有心力交瘁也无济于事的感觉,所以到最后谈不上讨厌,更多的是无奈,因为愚最大的特点就是触碰不到内心,也便没有发心改变的机会。
总结
我只但愿我或者我们曾做出的错误决定,只是因为一时的笨和头脑空白,而不是被迂腐的东西所占据并控制了大脑,让自己带有毫无理由的抗拒性或者善于攻击的恶意,最好的情况是一旦意识到正确的途径的时候,便会马上去尝试做出不懈的改变,我不担心之后的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我依旧会不同程度的重复同一个错误,只要不懈坚持,程度会逐渐减轻,直至有天终将内心获得平静强大。
心中无我,破我执!而又无所求,则自然得。
Photo Credit: Daniel Horacio Agostini via Compfight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