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晚上Kevin过来送给我了个JBL的耳机,我坐在电脑前工作时,又重新开始听起了那些N年都没再播放过的歌儿 —— Behind Blue Eyes, Jesus don’t want me for the sunbeam, Try …… 还有许巍的歌。 那几年多少有些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假劲儿,所以听了不少伤感的东西,也思考了很多东西,当然现在完全想不起来当时到底在思考什么,总之就是没有文艺青年的命,得了文艺青年的病吧,要不今儿就容我再犯一次病吧,谁叫这耳机的音色还不错呢,令人陶醉。
记得许巍有一首歌——《家》。当时觉得这首歌的歌词最不像他以往那样善于饱含意象,换句话说,跟儿歌似的简单。反倒现在对这简单感同身受了,其中有句歌词是这样的:
拥抱着亲人的时候,多希望时间就停止。如今我对自己故乡,像来往匆匆的过客。
人们都说西安人恋家,无论漂泊多少年,结果是好是坏,都期盼回到自己家乡,我也不例外。我到现在还记得刚回家的第一天那个傍晚,一家人去夜市吃了顿西安夏天标志性的烧烤,像外地人第一次吃到当地美食一样赞叹不已,还去办了张本地的银行卡,换了本地的手机号码 …… 觉得这次就算扎根了,再不离开了。
那时,我们经常晚上出去散步,然后步行从距离不算近的地方走几个小时回家,重新用脚步丈量西安这个我生长的城。有时也会讨论起在自己城市,和漂在别人的城市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通常答案是十分悲观的认为,万一哪天混不下去没饭吃了没地儿住了,还能回家蹭饭蹭个卧室,再也不用因为房东一句话着急忙慌的重新找房子了。
那段时间是从步入社会以来,心里最最踏实的时候,虽然有些短暂。我经常想,像我们这样才开始学着生活的年轻人,时而鲁莽,时而无措,在世俗中像刚刚开始学步的小孩。经常晃晃悠悠地把自己绊倒,也无心的撞到过别人,但本心只是希望能走得更稳一些而已。所以我一直很感恩于我那些年长的亲人们所给予过我们的那极其有限的包容和数不清的磨练情绪管理的机会,我明白了独立的重要性。想想漂在外面时,即便世态再像某一代人口中那般险恶,也没能将我的心智如此彻底的改变和提升,除了感恩我还能说什么呢?
许巍唱着“有幸福有疼痛,让我成长……在漂泊的岁月,让我坚强……”
现在有了自己的家,可以不用每天晚上回去在马路边抢车位,不用再和啰嗦的房东纠缠,仿佛一切都重新开始了,我却忽然觉得那个自己的故乡,那个曾经以为是家的家,越来越远。如今我对自己的故乡,像来往匆匆的过客。
待到心安时,到哪都是家。
Image is from edward stojako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