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为要早起,所以前晚我早早躺下,拿着手机翻看一些资料,为了让眼球疲劳以便早点儿睡着。然后看了一篇文章,是从现代科学以及佛法两个角度去讨论人们所畏惧的死亡的。作为一个死理性缺乏浪漫情怀的理工科出身的兔崽子来说,我始终是抱着各种质疑去读完了全部。我想在这篇文章中尽量不啰嗦地复述一下原文的观点,以便对认识死亡不回避的人可以一起讨论。
世间两种看待死亡的观点
世间大致有两种极端的看待死亡的观点。第一种是认为死亡代表消失、消亡,一切都不复存在,结束。现代医学理论认定人死亡的特征大概是脑死亡,一切意识都源于脑电波,人死亡了便没有意识了,因此有人可以抱着抹去一切的态度杀死自己或者别人,一了百了。
另一种,则完全相反,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去阴间或者为了他生前放不下的事而逗留在人间,所以有人会因此而感到恐惧,大多恐怖片也是这么去演的。
佛法看待死亡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即便我现在还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佛教徒,有很多我不了解的东西,但我知道对于有意谤佛,即便先不谈因果业力,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你找不到看不到的东西不代表他不存在,任何片面的深信了什么而去推翻自己不了解的事情,都是迷信,包括迷信科学,也包括迷信佛教),因此任何我复述有误的地方,烦请及时提醒。
在原文中大致介绍了比现代医院理论要早上千年的《西藏度亡经》,在经典中早已介绍了佛法对与死亡的解释和死亡过程的记录,特别是《时轮金刚》更是有两千多年历史,但很多内容非灌顶,是不允许公开的。但我仍有兴趣去了解一个大概。
对于我们所认识的生命个体的诞生和死亡,称为生命的现象,并非生命本质,而生命本质永远存在。生命的现象中,诞生和死亡是一个周期性的现象,其中一种,就是轮回,但我们的意识永远存在,像发动机一样,它驱动一个生命的开始,也可以让生命停止,无论生命现象如何循环轮回,生命的本质永远不会变化。
这首先得先了解佛法对生命周期的解释。就像在深度睡眠当中,我们没有任何思维活动,却依旧有血液循环和呼吸、心跳,是因为有一个动力的存在—— 阿赖耶识。我当时在想,那么阿赖耶识是否就是本质的存在?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似乎能让我觉得大概想的通,但没法具体说出到底是怎么个有道理。
第一种生命周期 —— 从没有形成生命个体开始
当宇宙大爆炸的瞬间,那时没有任何东西存在,包括六道众生和时空。在爆炸之后,形成了原子、电子、分子,从而形成了宇宙世界。那么在爆炸瞬间的状态,便是本性的存在,是每个人本初所具有的佛性、光明,这是我理解中的生命的本质,是它驱动了生命现象的轮回,产生了阿赖耶识和六识(五种感官识和第六识),但原文没有解释第六识,而是直接讲了由阿赖耶识产生的第七识 —— 末那识,意为我执。这样就形成了生命个体所具备的八识,达摩祖师称之为染心,而我理解当中的光明本质,则在达摩的《破相论》中称之为净心。宇宙大爆炸的瞬间是毁灭是死亡,也是诞生的开始,回归光明。
第二种生命周期 —— 生命个体的诞生和死亡轮回
实际上,我最感好奇的第二种周期,因为它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最直接面对的一种周期。像之前提到的医学认为的脑死亡 ——
停止心跳、呼吸,瞳孔扩散才是死亡的定义标准,那么你如何去解释能修到四禅八定的修行人,他入定后是没有呼吸的,但他依然活着?或许我们此生都不可能见到,但这不意味着这种现象不存在。佛教只是认为这是种表面的死亡,而真正的死亡还没到来,这种没有知觉没有痛苦的状态,和深度睡眠何其相似?只有真正过了这种类似昏迷的状态,死亡才真正到来,也就是说它又觉醒了,能像往常一样看到周边一切,他对自己的死亡全然不知,就像做梦时,常常把梦境当真一样,但真正睡醒时才发现,只不过是个虚构的梦,佛教把这个阶段称为中阴身,我理解就是民间常说的灵魂,它至多停留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便会在业力的驱动下,进入下一次生命的轮回。
第三种生命周期 —— 深度睡眠
这个周期是24小时,深度睡眠会失去所有意识,并且没有做梦。虽然此时我们的灵魂、生命、我执与阿赖耶识仍然存在,但因为没有知觉,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见,没有思维,不知道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也算是一种死亡,很多修行人正式通过深度睡眠的状态,来证悟空性。
文章还有很多内容,但我只复述至此。我最想讨论的是,在第二种生命周期中,当通过表面死亡进入昏迷状态时,其实这种常规所说的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因为思维意识停止了,也便感受不到任何痛苦,对于像我一个带着贪嗔痴而活着的人来说,因为业力驱动而进入下一次六道轮回这点,是死亡当中最令我感到害怕的,谁也无法左右业力的推动,但我们能决定的是,生前所作所为而产生的善业和恶业。
因此,讨论时我唯一能想到的是,当我有幸活着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呵呵~~~分量很重啊~~~
是沉重了点儿,最近恐怖袭击的新闻有点儿多,怕死